人生但是如此,且行且珍惜,自我永远是自我的主角,不好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林语堂 《未知》

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类社会,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因此,城中隐士实是最伟大的隐士。— 林语堂 《未知》

任何现实主义的生命哲学必定涉及关于人类生存的一些特定的生态事实,生与死。— 林语堂 《生命的旋律》

人们经常存在这样的观念:女娼与男盗相提并论,女人群中的淘金者却不可与男人中的银行家同日而语,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盗贼无误可卖,而淘金者有--她们的色相。— 林语堂 《林语堂经典作品选》

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林语堂 《京华烟云》

因此我被迫重整旗鼓,为月亮辩护,捍卫她不致被消灭,因为我生怕中华民族一旦丧失欣赏朗月,享受清风的能力,这个民族就会变得更加渺小粗俗、惟利是图了。— 林语堂 《林语堂经典作品选》

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林语堂 《苏东坡传》

但仍有区别,因为中国街头艺术家给你讲催人泪下的故事,而伦敦的则给你些快乐以报答你向他帽子投入了两便士。— 林语堂 《林语堂经典作品选》

搔痒是人生一大乐趣,搔痒会感觉到说不出的舒服,有时真是爽快极了,爽快得使你不自觉的搔个不休,那犹如最好的幽默之特性,它像是星星火花般的闪耀,然而却又遍布弥漫着舒爽的气息,使你无法将你的指头按住某一行文字上指出那是它的所在,你只觉得舒爽,但却不知道舒爽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舒服,而知希望作者一直继续下去。— 林语堂 《林语堂散文》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世界里充当配角。— 林语堂 《未知》

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梦想不论怎么模糊,总在我的心底,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直到它们一一成为现实。— 林语堂 《未知》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林语堂 《苏东坡》

母亲转过身去,拉着木兰的手,把她那几个小男孩子儿一一介绍给木兰,她说:“这是平亚,老大,这是经亚,是老二,那是荪亚,老三,木兰,你多大了?”,木兰回答说是十岁,平亚是十六岁,经亚十三岁,荪亚十一岁,平亚谦恭有礼,经亚沉默寡言,没有什么举动,荪亚是个胖小子,咧着大嘴笑,眼睛亮晶晶的,木兰很害羞,后来才知道这个心直口快淘气捣蛋的胖小子真是够她受的。— 林语堂 《京华烟云》

大概英国式的陶养,性格越养越刚,中国式的陶养,越养越柔,到了优柔寡断的地步,已经德高望重了。— 林语堂 《林语堂散文》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向来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所以来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严格地说,也不能算为真正的言志。— 林语堂 《林语堂散文》

既然有了足够的闲暇,中国人有什么不能做呢?他们食蟹、品茗、尝泉、唱戏、放风筝、踢毽子、比草的长势、糊纸盒、猜谜、搓麻将、赌博、典当衣物、煨人参、看斗鸡、逗小孩、浇花、种菜、嫁接果树、下棋、沐浴、闲聊、养鸟、午睡、大吃二喝、猜拳、看手相、谈狐狸精、看戏、敲锣打鼓、吹笛、练书法、嚼鸭肫、腌萝卜、捏胡桃、放鹰、喂鸽子、与裁缝吵架、去朝圣、拜访寺庙、登山、看赛舟、斗牛、服chunyao、抽鸦片、闲荡街头、看飞机、骂日本人、围观白人、感到纳闷儿、批评政治家、念佛、练深呼吸、举行佛教聚会、请教算命先生、捉蟋蟀、嗑瓜子、赌月饼、办灯会、焚净香、吃面条、射文虎、养瓶花、送礼祝寿、互相磕头、生孩子、睡大觉。— 林语堂 《林语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