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 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 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 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对这三家,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 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里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 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 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来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南怀瑾 《未知》

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 《未知》

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南怀瑾 《未知》

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南怀瑾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南怀瑾 《未知》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南怀瑾 《未知》

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南怀瑾 《未知》

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南怀瑾 《论语别裁》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南怀瑾 《未知》

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南怀瑾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南怀瑾 《圆觉经略说》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 《未知》

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南怀瑾 《未知》

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南怀瑾 《未知》

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南怀瑾 《未知》

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南怀瑾 《谈历史与人生》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南怀瑾 《老子他说》

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未知》

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下贱;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南怀瑾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