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二十一岁毕业以后没有升学,我受中等以上学校教育,只此五年,这五年间,弘一法师,那时称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图画音乐教师,图画音乐两科,在现在的学校里是不很重要的;但是奇怪得很,在当时我那浙江第一师范里,看得比英国算还重,我们有两个图画专用的教室,许多石膏模型,两架钢琴,五十几架风琴,我们每天要花一小时去练图画,花一小时以上去练弹琴,大家认为当然,恬不为怪,这是甚么原故呢?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样,然而个个学生真心的怕他,真心的学习他,真心的崇拜他,我便是其中之一人。— 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地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地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在你掌中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丰子恺 《渐》

精神昏迷与发狂,原是他所忧惧的,然后希望心身的稳静而徒然消费其光阴,在他又是莫大的苦痛!较量的结果,他情愿服从衷心的欲求,委身于不绝的制作,然委身于不绝的制作,在他又是一切破灭,一切灾害的唯一的原因,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又深感矛盾的苦恼了。— 丰子恺 《梵高生活》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

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係较少,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係,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喜欢机械的前者,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讚仰匠人气的前者,梵高的全生涯没入艺术中,他的个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东洋画家素尚人品,\人品即高,气韵不得不高\,故\画中可见君子小人\,在这点上,梵高也是一个东洋流的画家。— 丰子恺 《梵高生活》

为什么入学校?为了欲得教养,为什么欲得教养?为了要做事业,为什么要做事业?为了满足你的人生欲望,再问下去,为什么要满足你的人生欲望?你想了一想,一时找不到根据,而难于答复,你再想一想,就会感到疑惑与空虚,你三想的时候,也许会感到苦闷与悲哀,这时候你就要请教“哲学”,和他的老兄“宗教”,这时候你才相信真正的佛教高于一切。— 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倘能常常不想起世间一切的关系而在这世界里做人,其人生一定更多欢慰,对于世间的麦浪,不要想起是面包的原料;对于盘中的橘子,不要想起是解渴的水果;对于路上的乞丐,不要想起是讨钱的穷人;对于目前的风景,不要想起是某村某镇的郊野。— 丰子恺 《剪网》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 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 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 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 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 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 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 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

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借一种物质而表现,而诉于我们的感觉的,“美是诉于感觉”,是希腊的柏拉图的名论。。。— 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我只是看看那堆灰烬,想在没有区别的微尘中认识各个字的死骸,找出那一点是春字的灰,那一点是蚕字的灰,又想像它明天朝晨被此地的仆人扫除出去,不知结果如何:倘然散入风中,不知它将分飞何处?春字的灰飞入谁家,蚕字的灰飞入谁家?,倘然混入泥土中,不知它将滋养那几株植物?,都是渺茫不可知的千古的大疑问了。—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

他们已不复是快活的劳动者,正在为分数而劳动,为名誉而劳动,为知识而劳动,为生活而劳动了。— 丰子恺 《谈自己的画》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______丰子恺,多明亮的心态。— 丰子恺 《未知》

“儿童对图画富有兴味,而拙于技术,因此儿童描绘物象,往往不真实,甚至错误,西方的教育论认为这是符合生物进化论的,因该听他们按照本能而作画,不可加以干涉,这是错误的图画教育论……。—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

我带了这虚空而寂寥的心,彷徨在十字街头,观看他们所转入的社会,我想象这里面的人,个个是从那天真烂漫、广大自由的儿童世界里转出来的,但这里没有“花生米不满足”的人,却有许多面包不满足的人,这里没有“快活的劳动者”,只见锁着眉头的引车者,无食无衣的耕织者,挑着重担的颁白者,挂着白须的行乞者,这里面没有像孩子世界里所闻的号啕的哭声,只有细弱的呻吟,吞声的呜咽,幽默的冷笑,和愤慨的沉默,这里面没有像孩子世界中所见的不屈不挠的大丈夫气,却充满了顺从,屈服,消沉,悲哀,和诈伪,险恶,卑怯的状态。— 丰子恺 《谈自己的画》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丰子恺 《未知》

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 丰子恺 《谈自己的画》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丰子恺 《未知》

这便是为了人生的饱暖的愉快,恋爱的甘美,结婚的幸福,爵禄富厚的荣耀,把我们骗住,致使我们无暇回想,流连忘返,得过且过,提不起穷究人生的根本的勇气,糊涂到死。— 丰子恺 《晨梦》